為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主動適應擴招后生源多元化、發展需求多樣化對教育教學的新形勢,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將擴招后教育教學管理作為學?!耙话咽帧惫こ?,統籌協調擴招后的人才培養工作,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規范化管理作為核心工作內容,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基本情況
2019年學校積極響應國務院提出“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支撐行業和地方產業結構發展的24個專業進行擴招,考生涵蓋高中考生、退役軍人、往屆高中畢業生(含中職生)、新型職業農民、下崗職工等,根據考生情況,按照“分類選拔”的原則進行測試招生。
學校摸清底子、吃透學情,針對擴招學生的從業經歷、學習基礎、發展愿景等與全日制學生存在巨大差異的特點,創新教學工作思路、轉變教學管理觀念,按照同等對待、分類培養、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原則,在校企雙元育人、課證融通改革、分層分類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對擴招學生實現精準育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搭建多維協同育人體系
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以提升擴招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為重點,五育并舉,夯實人才培養“四梁八柱”(圖1“立德樹人 四梁八柱”)。
圖1“立德樹人 四梁八柱”
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靈活運用網絡課堂、實踐課堂、輔導課堂、活動課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領擴招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品和情景劇,教育引導學生打牢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功底,形成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和價值追求。深化課程思政,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教育功能,納入教材講義,建立“課程育人”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二)定制培養方案,深化校企“雙元”育人
根據不同生源的文化基礎、技術技能水平、從業經歷差異,分類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對持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習與培訓成果的人員,實施課程置換。
學校在2019年牽頭成立了河南電力職業教育集團,形成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一體”“雙元”育人模式(圖2 校企“雙元育人”)。擴招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雙元”育人,實行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
圖2 校企“雙元育人”
學校圍繞綠色智慧電力,與平臺中的電力設備制造、電力建設、電力運營企業合作確定培養目標,將企業理念、工匠精神等職業價值理念融入人才培養過程。融入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泛在物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等產業先進元素,構建完成“底層通用、中層共享、高階分立、模塊互選”模塊化課程體系。校企共同開發“智能微網運維”、“垃圾焚燒發電運維”、“電力企業員工的一天”等系列雙向課程,將企業文化、崗位標準、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內容,以主輔方式或雙元結構共同開展課程教學,其中校企合作講授的實訓課程占比超過50%。
(三)實現課證融通,創新培養人才
擴招的目的并不僅在于“招”,更在于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給,以適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區域產業升級。學校將“1+X”證書制度融入擴招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重點從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評價體系變革等方面改革創新。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在“1+X”證書制度實踐過程中,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銜接融通,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各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接,將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相互融合,將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與學歷教育相關專業課程考試統籌安排,同步考試與評價,從而打造書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評價體系改革創新?;?/span>“1+X”證書制度,建立“四實”評價體系,即將學歷教育評價和技能培養評價有機融合在一起,按照實理、實訓、實戰、實習四個維度構建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覆蓋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部課程。
(四)創新教學組織形式,精準實施分層教學
針對擴招生源多樣化的特征,學校充分調研“非傳統生源”的學習背景、動機以及目的,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合理確定教學計劃,充分提升教學成效。
學生能力分層。按照“有教無類”基本方針,結合學生入校成績與入學摸底成績穩定性對比結果以及心理測試相關指標,關注學生成長性趨勢,依托“智慧校園”建立學生“學力檔案”,豐富學生畫像,按“四有”要求全方位綜合考量學生過程行為數據,實施學生“班級動態三層分類”管理模式,對接“兩年職業定位、三年專項提升”階段培養目標分層,充分體現學生成長個性發展、職業取向多元化要求。
圖3 學生能力分層
知識技能模塊化分層。突出“電力”行業辦學特色,圍繞智能電網、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及工業物聯網建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可持續發展機制,建設“1個品牌專業群,3個特色專業群”(表1“崗位群 專業群”),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
圖4 “崗位群 專業群”
教學過程分層。深入挖掘“班級動態三層分類”數據模型內涵,在“能力分層”基礎上強化職業精神培育效能,引入企業“績效合約”理念,完善相關模塊成績替代辦法,制度化學生能力上升渠道及淘汰機制,同班級各分組確立績效合約,分類實施“三個一工程”:“掌握一項專業技能”、“跟蹤一個現場項目”、“初創一個創業計劃”。
培養目標分層。在“兩年職業定位、三年專項提升”階段培養目標定位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學?!皟蓚€平臺”融合效應,根據學生就業去向及職業發展潛力按就業及升學需求實施“兩級三層”分層:就業級、升學級,其中“就業級”包括“技術技能”、“綜合管理”兩層。
(五)創新教育與實踐融合,全面提升職業素養
“專創”教育有機融合。學校推動專業創新教育融入到擴招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動態完善形成與社會互動、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專業課程創新創業模塊,挖掘和充實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浸潤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專業覆蓋率100%,課程內容與專業吻合度大于80%。
“首創”團隊創新引領。學校依托專業技能名師工作室,搭建學生科技創新平臺,試點建設4個“首席創新官”領導的創新創業團隊,構建“平臺+導師”的創新組織和育人體系?!笆紫瘎撔鹿佟遍_展專業輔導、實施創新引領,卓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操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高度契合匹配企業崗位能力需求。
“技創”中心開放共享。學校對接能源轉型升級,向擴招學生開放共享“技創”中心、實訓基地和實訓工廠,鼓勵學生組建創新實踐和創業訓練團隊,開展各類模擬創業、創業訓練計劃、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五小”創新提升素養。為激發擴招學生創新興趣和靈感、著力提升擴招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踐實操能力,學校以學院為主體、以專創課程為載體、以分專業創新創業社團為單元,組織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小論文、小實踐等“五小”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
圖3 創新實踐活動
三、取得成效
(一)分類教育,保障教學質量
學校根據擴招學生具有年齡結構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技能水平不同、生源地區不同、教學時間不同的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成人教育規律,單獨編班、分類編制《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擴招學生教學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建、共享、共管“四基地一中心”:國網河南公司新員工培訓基地,大唐河南公司鄭州電專實訓基地,機械行業技能評價風力發電實訓基地,河南省清潔供暖示范項目人才培養基地,天順新能源運營管理中心。實現專業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教學同向同行,擴招學生知識更扎實、視野更開闊、職業能力更強。
(二)創新成果,提高職業競爭力
學校通過定期舉辦“五小”科技創新成果展,并擇優挑選部分作品進行科技成果固定展示,通過現場解說、互動體驗、導師點評等方式,引導指導擴招學生進行系列的科技創新訓練和實踐,《配網多功能操作桿》、《絕緣子閃絡故障捕捉器》、《智能驅鳥器》、《太陽能平面清洗器》、《AI智能慣性書寫筆》等一大批優秀創新項目脫穎而出,為擴招學生重返就業,提高了競爭實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