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教育廳的指導和助推下,結合寧夏高職擴招實際情況,在大量研究和調查的基礎上,我院組建三方專家團隊,立足學分銀行探索構建高職擴招人員“平臺+資源+標準”三統一的教學管理新模式,探索高職擴招人員學習成果互認運行機制和模式,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與整合,全方位保障高職擴招教育質量和標準不降。
一、建成高職擴招學銀網平臺
由自治區教育廳統籌,我院學分銀行建設寧夏高職擴招統一管理平臺,服務于全區各擴招院校,并根據各專業人培方案統一配套相應網絡教學資源。該平臺與寧夏學分銀行平臺一體化設計、一站式受理、學習成果無縫對接。實現寧夏高職擴招學習成果可積累、可查詢、可轉換。同時具有高職擴招綜合教學管理服務功能,提供多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支持多種授課類型和考核方式,可實現網絡教學過程可查可控。具有豐富且優質的課程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建網絡課程功能,支持移動端網絡直播教學與學習。目前,根據擴招各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托該平臺,采取“直播+資源+答疑+考評”等方式,開展網上分時段靈活教學,保證學生時時處處能學。
二、建立個人學習賬戶和電子檔案。
建立高職擴招人員個人學習賬號和電子檔案,進行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等學習成果綜合登記,一人一檔、終身有效。個人終身學習電子檔案主要存儲個人信息、學習經歷、學習成果及轉換記錄等信息,學習者可通過學分銀行信息化平臺查詢個人學習檔案,經授權后,可供用人單位、教育機構查詢使用。目前已為全區4018名高職擴張學生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電子檔案。
三、研制相對統一學習成果認證轉換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已組建由學分銀行、專業教師、企業行業組成的三方專家團隊,緊貼擴招學生情況研發適合靈活學制學生的各專業相對統一人才培養方案,出臺一系列統一的學習成果認證轉換標準,并向社會發布。對高職擴招人員取得的各類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定式學習成果等),由學分銀行專家團隊,根據證書等級和類別和社會經歷情況,按照認證標準和流程,免修部分課程。目前已經初步制定學習成果轉換的辦法和流程,并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有關工作。
1.成立學分銀行高職擴招專家組。主要由學分銀行專家和各高職擴招院校具體負責教務工作領導、行業協會、退役軍人事務局專家組成專家工作組。負責論證和起草高職擴招人員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轉換相關制度流程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認定與轉換標準。重點研究制定彈性學制學生不定式學習成果(大賽獲獎、各類榮譽、崗位實踐、職業經歷等)和學歷教育之間的轉換規則。并成立高職擴招退役軍人專家小組,針對退役軍人的學習成果認定轉換標準進行專項研究。
2.成立學分銀行高職擴招專業組。主要由學分銀行專家、各高職擴招專業帶頭人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負責研究制定高職擴招彈性學制的各專業的相對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學分認定與轉換的體系標準及轉換規則。制定非學歷教育成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資格證書等)和學歷教育之間的轉換規則。已籌建成立物流、會計、服裝設計、旅游、紡織、軟件技術、工程造價、學前教育等20個專業工作組。
3.制定彈性學制相對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區教育廳高職擴招政策和要求,初步形成高職擴招24個專業學歷教育與職業證書、工作資歷之間銜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彈性學制學生相對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
四、搭建寧夏高職擴招學習成果互認聯盟。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在自愿申報、優勢互補、試點先行的基礎上,由自治區教育廳牽頭,我院與擴招的高職學院、相關政府部門、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及組成的學分互認聯盟。目前已建成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學分銀行高職擴招試點聯盟,正在探索高職擴招聯盟內標準共建、資源共享、學分互認的運行機制和模式,正逐步向所有擴招院校示范推廣。針對各擴招院校個別專業學生少,資源少問題,通過學分銀行平臺,整合優質資源,實現聯盟內院校學分互認,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靈活的制度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